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绩效管理

关于市政协八届三次会议第20244046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

2024年07月11日 11:46    来源:莆田市交通运输局     字号:    

蔡云鹰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提升我市交通运输多式联运效率的建议》(20244046号)已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函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以加快建设交通强市为目标,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提升基础设施联通水平,加快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一是强化规划统筹引领。全市先后印发《莆田市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实施方案(2021-2025年)》、 《莆田市港产城联动发展规划(2023-2035)》等多份文件,明确提出畅通海铁联运、水水中转,积极发展多式联运、无车承运等新业态,构建陆海内外联动、功能完备的港口集疏运体系。

  二是着力推进疏港公路建设。加快高速公路、普通国省干线、港区疏港公路建设,提升港口集疏运能力。目前港口所有作业区均配套建设二级及以上疏港公路,所有港区均实现15分钟内上高速。东吴港区重点推进G228东吴段改线工程、荔港大道三期(北岸)等项目前期工作;秀屿港区重点推进沈海高速东进出入口、G228线秀屿东庄至城厢东进段开工建设,开辟秀屿港区上高速第二通道;兴化湾港区重点推进G324线萩芦溪大桥、三江口特大桥建设。

  三是不断完善疏港铁路运输体系。依托良好的地理条件、便捷的交通网络,湄洲湾港罗屿作业区逐步建成集铁路、公路、水路于一体的综合集疏运体系。向莆铁路、湄洲湾港口铁路支线直达八方港口、国投煤炭码头、罗屿港口码头前沿,实现铁水联运无缝衔接。港口货物在码头直接装车,经湄洲湾钢铁路支线在莆田东站进行编组,通过向莆铁路道三明永安站,经由鹰厦线、兴泉铁路运抵各地。湄洲湾港口铁路支线涉及近期作业能力1486万吨,2030年作业能力为2056万吨,成为目前闽赣两省最重要的铁路通道。

  四是推动多式联运发展。2023年,湄洲湾港(莆田市域)海铁联运货物完成920万吨、比增11.4%,占全省的3成。同时依托已经形成的高等级码头优势,2023年湄洲湾港(莆田市域)水水中转超2000万吨,比增54.3%,占全省9成,其中对台铁矿石中转362万吨,连续4年成为对台铁矿石中转量最大的港口。2023年,莆田口岸铁矿石外贸船舶进出153艘次,比增6%,货运量1477万吨,比增8%;煤炭外贸船舶进出286艘次,比增40%,货运量2206万吨,比增55%,大宗外贸货物货运量增长幅度居全省前列。

  五是加大要素投入力度。深度谋划罗屿国家大宗商品储运基地、中央政府煤炭储备基地等重大战略项目,多次对接国家相关部委和央企,争取国家在用地、用海等要素领域的重点倾斜支持;积极对接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国债、专项债等多种渠道,加大对多式联运发展和运输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

  下一步,我市将支持帮助秀屿区石门澳作业区6#、9#、11#泊位和东吴港区14号泊位等新增码头的经营单位持续完善对外开放基础条件,计划年内报省口岸办申请省级验收。积极协调南昌铁路局、省铁路中心、福州车务段优化提升湄洲湾港口铁路支线、向莆铁路运力,积极呼吁启动莆田东站预留的条股道建设,切实提高港口铁路运转效率。同时,深入研判当前港口发展形势与存在问题,探索更多的“一单制”场景,充分发挥西进东出、南承北接的优势,扩展陆向、海向腹地,全力推进多式联运业务发展,降低大宗物流成本,增强我市港口发展竞争力。

  领导署名:谢燕武

  联 系 人:董倩

  莆田市交通运输局

  2024年7月9日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

  • 2016-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