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局收到市民关于搭乘顺风车过程中的维权诉求件明显增多。在法律层面,顺风车与网约车在法律关系、操作模式、费用成本、运营频次、安全保障等方面均存在本质不同,广大市民极易将其混淆,甚至有市民误选出行方式,影响自身合法权益。为此我局针对顺风车领域发布顺风车搭乘风险提示。
一、顺风车相关规定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车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58号)规定,私人小客车合乘(也称为顺风车)是指由合乘服务提供者事先发布出行信息,出行线路相同的人选择乘坐合乘服务提供者的小客车、分摊部分出行成本或免费互助的共享出行方式。
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意见》(闽政〔2016〕41号)规定,私人小客车合乘不得以盈利为目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私人小客车合乘名义从事或变相从事道路运输经营。利用平台提供合乘服务的,每车每日不得超过4次。
由于私人小客车合乘属于民事互助行为,不属于法律范畴的网约车经营服务行为,与网约车经营服务有本质区别。
二、性质和准入标准不同
网约车:车辆为营运性质,需取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司机需取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网约车平台均需要经过政府部门审批。
顺风车:车辆为非营运性质,车辆和司机准入门槛较低,无需取得相关许可证件,顺风车平台不需要经过政府部门审批。
三、安全保障机制
网约车:平台按照行业要求为乘客提供高额保险及承运人责任险,保障乘客权益。承运司机均通过交通部门及公安部门背景核查。运营过程全程实时监控,构建多重安全保障。
顺风车:顺风车平台及车辆提供的保险额度低或非营运类保险。承运司机未通过交通部门及公安部门背景核查。运营过程缺乏实时监控和应急机制,乘客需自行承担出行风险,发生纠纷维权难度大。
四、纠纷处理机制
网约车:平台设有完善的投诉处理机制,平台承担承运责任,纠纷处理流程透明,赔偿处罚机制明确。乘客可对司机服务进行评价和投诉,平台及时处理并反馈。
顺风车:顺风车平台投诉处理机制不完善,平台不承担承运责任,乘客针对搭乘顺风车拒载、甩客、准点出行和准时到达等方面的维权投诉难以及时得到有效处理。纠纷解决依赖车主个人诚信,缺乏第三方保障。
目前,市面上顺风车经营平台较多,顺风车承运平台及承运的车辆和驾驶员无需申报经营审批。各平台在承担安全保障责任方面良莠不齐,发生纠纷维权难度较高。
莆田市交通运输局提醒广大市民:出行请尽量选择合规网约车平台,搭乘顺风车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安全隐患,请市民注意安全风险,谨慎选择搭乘顺风车。